惠州安墩粤赣湘边纵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是在东江纵队主力北撤后留下的武装小分队及复员人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革命武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3年解放战争中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重重围剿,建立了拥有400多万人口的根据地。粤赣湘边纵队在安墩成立后,与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一起,解放了闽西南和粤东广大地区,建立了纵横千里的解放区,胜利完成了建立解放广东战略基地的任务。接着,配合南下的野战军,追歼残敌,解放广东全境,为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据不完全统计,从1947年1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所属各部队共进行较大的战斗848次,歼敌2.5万多人,缴获各种武器2.5万件,部队发展到3.8万多人。粤赣湘边纵队在我国革命战争史上演绎了一段革命传奇,为中国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10月,粤赣湘边纵队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第十五兵团和两广纵队,解放了粤赣湘边区全境。1950年2月,粤赣湘边纵队整编为广东军区第二、四、六、七分区和广东省公安总队。
起源
1947年春,中共广东区委根据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关于恢复武装斗争的指示,在九连山、东江、滃江、五岭等地区,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北撤时留下的武装骨干为基础,先后建立东江人民抗征队、粤赣湘边区人民解放总队等14支人民武装。至冬季,发展到1.1万余人。
1947年12月~1948年4月,在国民党军整编第69师等部对滃江、五岭及九连、东江北岸地区发动的第一期“清剿”中,人民武装遭受较大损失。6月,除五岭地区的粤赣湘边区人民解放总队外,其余整编为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南、江北、粤赣边、北江4个支队。7月,江南支队、粤赣边支队等部在反击国民党军以东江南岸和九连地区为重点的第二期“清剿”中,歼其近3000人。
组建
经中共中央批准,1949年1月1日以上述游击队为基础,在惠阳县安墩(今属惠东县)编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林平(尹林平)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黄松坚任副司令员,梁威林任副政治委员,严尚民任参谋长,左洪涛任政治部主任。下辖东江第1、第2、第3支队,北江第1、第2支队及赣南、湘南支队等,共1.5万余人。
战绩
纵队成立后,相继发起春、夏季攻势,解放新丰、汝城、紫金、五华、龙川等12个县城。5~7月,以东江第1、第2、第3支队及北江第1支队各一部组建5个独立团;将起义的国民党军广东省保安第13团等部改编为第4支队。8月,粤赣湘边纵队在五华、龙川地区击退国民党军第12兵团残部对解放区的窜扰,配合人民解放军第48、第14军解放赣南和湘南。9月,成立中山、顺德、番禺3个独立团。10~11月,在第四野战军指挥下参加广东战役,纵队主力与两广纵队组成左路军,解放惠阳、东莞等地,封闭国民党军南逃退路;以一部兵力配合第4、第15兵团解放曲江(今韶关)、翁源、佛冈等地。此时纵队已发展到3.8万人。